吴裕泰简介
吴裕泰茶庄原 名吴裕泰茶栈,创建于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。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,吴裕泰已经成为拥有220余家连锁店、一个茶叶加工配送中心、一个茶文化陈 列馆、一个茶艺表演队和三个茶馆,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中型连锁经营企业,是京城著名的中华老字号(1995年,国内贸易部授予吴裕泰为“中华老字号”称 号),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。 吴裕泰始创于1887年,吴裕泰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44号。公司 由吴裕泰茶栈、吴裕泰茶庄演变、发展而来,至今已有118年的历史。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《2006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》上,吴裕泰以1.53亿元的 营业额排名第17位,到了2007年,名次下降了3位,但营业额已升到2.0268亿元。目前,吴裕泰在华北地区拥有160余家连锁零售店,一个配送中 心,一个茶文化陈列馆,一支茶艺表演队和两家茶馆,连锁店目前分布于北京、天津以及华北的大中城市。 吴裕泰茶庄创办人是吴锡清,当时是为吴 氏 家族茶庄进储茶叶而建。当时吴氏家资殷富,在北京已开设多家茶庄,有朝外大街的吴德利茶庄,广安门内大街的协利茶庄,西单北大街的吴新昌茶庄,崇文门大街 的吴鼎裕茶庄,崇文门内的信大茶庄,通县城内的干泰聚、福盛茶庄等。 这些吴氏茶庄买卖兴隆,在京城内的茶行中已具有一定规模。随着生意越做越大,茶叶的需求量大增,为集中进储茶叶,吴裕泰茶栈便应运而生。吴氏茶庄的茶叶均 从安徽、浙江、福建等茶叶产地直接进货,并派专人在福州、苏州等地窨制茉莉花茶,经水陆运往京城,再拼成各种档次的茉莉花 茶。吴氏茶庄自拼的花茶在北京城的东北域和远郊昌平、顺义、平谷、密云等享有盛誉。上至达官显贵,下至布衣百姓,三教九流,或品茶或会友,壶里杯中都少不 了吴氏茶庄的茶叶。解放后公私合营时,吴裕泰茶栈改为“吴裕泰茶庄”。冯亦武老先生题写了第一块黑底绿字的“吴裕泰茶庄”的横式牌匾。 “十年动乱”期间,吴裕泰茶庄曾一度改名为红日茶庄。1985年,在建店98周年之际,又恢复了“吴裕泰茶庄”的老字号。1994年春,茶庄进行翻扩建改 造,同年9月28日重张开店。扩建后的茶庄营业面积由过去的30平方米,增加到80平方米。1995年在茶庄旁开了“吴裕泰茶社”,茶社虽不是雍容华贵, 却以其独有的清幽雅致,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。
经营特色
“三自”方针
“三自”方针即:茉莉花茶“自 采、自窨、自拼”。茶坯从安徽、浙江等地自采,再运至福建花乡自窨,最后运回北京自拼。吴裕泰茶庄自拼的几十种不同档次的茉莉花茶,不但质量上乘,而且货 真价实,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。
质量第一
吴裕泰茶庄的顾客大部分是回头客、老主顾。有的家 庭几代人都喝吴裕泰的茶叶;有的顾客离开了京城,仍坚持邮购该茶庄的茶叶。真可谓“半生喝茶,一世情缘”。 茶庄严把拼配关。各种档次的茶叶,他们都拉单子,拼小样,多次品尝,精心调配。吴裕泰茶庄茶叶 的质量和品位都高于市场同档次茶叶。
公司简介
公司主营茶叶、茶制品、茶衍生品的生产、加工、拼配、分装、 配送、批发与零售等。以销售自拼茉莉花茶为主要特色,其特点是:"香气鲜灵持久,滋味 醇厚回甘,汤色清澈明亮,耐泡",被消费者亲切地称为"裕泰香"。吴裕泰牌的茉莉牡丹绣球、茉莉雪针、莲峰翠芽等8个品种曾连续三年获国际名 茶评比会金奖,并获日 本、韩国评 茶会名茶金奖。经过百余年的发展,吴裕泰已经成为拥有百余家连锁店,一个配送中心,一个茶文化陈列馆,一个茶 艺表演队和两个茶馆,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中型连锁经营企业,是京城著名的中华老字号,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。 公司秉承前辈"制之惟恐不精,采之惟恐不尽"的质量信条,坚持以质量为本,在浙江、云南、广西、福建等茶叶产地建 立了自己的茶叶基地,聘请各方面茶叶专家,从茶叶源头保证茶叶质量。公司率先在茶叶企业中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,把茶叶质量控制贯穿于每 道工序、每个环节。吴裕泰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,企业检测标准比四项国标多出十二项,使茶叶质量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。 吴裕泰重视企业管理,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,注重提高员工素质,不断增加企业管理的科技含 量,先后与联想和清华同方合 作,对所有连锁店全部实行了网络管理,实现了连锁经营的"六统一"。 吴裕泰提出了"一切为了顾客,为了顾客一切,为了一切顾客"的服务理念,坚持诚信经营倡导人性 化服务,把消费者当作亲人,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要。 "吴裕泰牌茶叶"是北京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,多次获得国内、国际大 奖。公司先后荣获"中国商业名牌企业"、"守信企业"、"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"、"消费者满意单位"、 "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"、"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"、"中国连锁特许优秀企业管理奖"、"北京优秀特许品牌"、"北京市模范集体"等多 项荣誉称号。 "跨越三个世纪,好茶始终如一",无论过去、现在还是未 来,吴裕泰都会矢志不渝地坚持"求精、求信、求实"的经营管理理念,追求现代企业管理模式,注重茶叶质量,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己任,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,努 力把企业做精、做强,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历史故事
门洞里的茶铺
从东直门到鼓楼有条东西五里 长的大街,从崇文 门到北城根雍和宫豁口有条南北十里长的街,这两条街的交叉点就叫北新桥。 徽州歙县的吴老先生随从一位举人进京会试,出门时带了 些茶叶,到了北京举人忙着应试,吴先生的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,逐渐也和住地周围的北京人熟悉了起来。为感谢邻居对他们的照顾,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茶叶送给了 邻居。没想到,这些人喝过这些茶后赞不绝口,极力劝说吴先生摆个地摊卖茶叶。数日后就在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大门洞里摆起了起了茶摊,没几天茶叶便销售一 空。细心的吴先生发现在内城这满汉居住最密集的地方,无论贫富贵贱,人们有事没事都喜欢喝茶。举人落榜后要继续留在北京苦读,等待下科再考。他派吴先生回 歙县老家替他取些银两,吴先生回到家乡,铆足了劲儿,尽其所能带回了大量的茶叶,正式开始了在北京的茶叶生意。
百 年徽商
论起吴氏家族做起茶叶生意,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门洞(即"吴裕泰"现址)就是"吴裕泰"乃至整个吴氏企业的发祥地,是毫无争议的。 据说这里原来是个破败的豪门府第的大门。就在这个没有门牌的大门洞内, 吴 家做起了茶叶生意,当时包装纸上只印刷有"北新桥路东大厅便是"的字样。吴家经过数年努力积累了一些银两,便把这个大门洞买下来,大门洞经过修缮,建成店 铺门面,起用了字号。1887年(光绪十三年), 茶栈正式悬匾开张,至今已有118年历史。当时吴裕泰茶栈以仓储、运输、批售为主。 自此,吴家更加锐意进取、苦心经营,渐渐在京站稳了脚跟。为了扩大经营,吴家就把与这个大门洞 后面相连的荒芜府第(约十五亩)全部买了下来。吴老太爷重新修建整个院落,建成环绕群房大约五十多间。在院落南端(骆驼胡同路北)还修建了宽大的门楼,京 人称为吴裕泰大院。
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
清末时,吴裕泰的创始人吴老太爷把茶栈的生意越做越 大,以"吴裕泰"字号先后开设了十多家门市商号。 吴 老太爷在去世前,将所有产业平分成五份,分别写了五张字条,让五个儿子抓阄,谁抓到哪就分到那份产业,凑巧的是五个儿子由大到小刚好顺序抓到了"仁"、" 义"、"礼"、"智"、"信"。于是四、五、六房三兄弟就商议将各自分得的商店、房屋等财产重新合并,共同居住生活,共同经营商号。为了方便管理三兄弟组 建了一个管理机构,起名"礼智信兄弟公司"。 公司创建之初,有礼记的吴德利茶庄(西号、北号);智记的吴裕泰茶栈、吴鼎裕茶庄;信记的协力 茶庄和协顺香烛百货铺等共六家商店,此外把各房的数十万两银子交由公司经营管理。
占京都 扩津门
20世纪初,外埠茶商不再进京。在北京经营零售业务的茶庄一是从天津批买茶叶,二是依靠本地的批发商到产地去采购。市场的扩大,为吴裕泰茶栈这种以批发 为主业的茶商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。
礼智信兄弟公司从天津的发展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,就适时抓住机遇,实行外围重点发展的战略,将 茶庄开到了天津,在天津北大关一带建起了天津裕升茶庄,还在离北大关不远的地方另修建了一栋三层楼房,作为仓库和员工宿舍。裕升茶庄主营批发业务,发展速 度极快,单是员工就有二百人之多。后来甚至取代了"吴裕泰"在天津销售的销售地位,构筑了礼智信兄弟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。
吴裕泰的年
每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就准备过年了,年前是茶叶销售最繁忙的时候,既要给店面悬灯结彩,又要 准备各种档次的茶叶。过年是人们集中花钱的时候,因此买卖也格外的好。三十晚上吴裕泰茶栈也照例提早闭门休市,全体店员也进入假日休息状态,要热热闹闹地 进行一系列在民俗活动,形成了"吴裕泰"过大年的特有气氛。
"吴裕泰"的子夜"接神"仪式是年节的开始,用芝麻秸扎一个佛龛样的"钱粮 筐子"框架,以象征来年的生意芝麻开花节节高。特别订制的一挂鞭炮号称两万头,挂起来约两丈来长。这挂鞭炮的结构也是很有讲究,从下面是单挂,上面变成双 挂同时燃爆,再往上就是四挂同时燃爆,以示越来越旺之意。 子夜短短数分钟内,常有穷人家的孩子手持一张纸质的财神像,在店门高喊"送财神爷来啦!"年 年"吴裕泰"光接到的财神就有上百张。
老铺待客
老北京人爱喝茶是出了名的,王公贵族和平民百 姓都好这一口,有事没事总要沏上一杯,慢慢悠悠地就品了起来。北京人饮茶也很早就有,元、明代更为普及,宫廷每年耗用茶品八万余 斤。 北京茶叶市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,一直没变的就是无论多么高档名贵的茶,或是价钱极低的高末花茶,在这里都有市场。打从经营的第一天起,"吴裕泰"就把自己 的经营之道定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,但同时也兼顾高消费群体。那时,"吴裕泰"的店容,店貌虽有些古老陈旧,但店堂内却布置得温馨和谐,使顾客有宾至如归之 感。店堂当中迎面悬挂着一大面玻璃镜,左右两侧是金色抱柱楹联:"雀舌未经三月雨,龙芽先占一枝春。"店堂正中有方桌,旁置座椅和两对长方座凳。店堂两侧 各置一排一字形的尺柜,并有两门与后室相通。在两柜台内侧张贴着大幅的"丹凤朝阳"商标。店堂中还经常摆有应时花卉,如茉莉、碧桃、 桂花、梅花、玫瑰等等,烘托出茶文化的雅趣。顾客可在店堂小坐,后堂备有茶水,店员不时招待来客,熟识的顾客甚至自己去后堂取茶取水。
崇尚勤俭 乐善好施
俗话说家和外顺。"礼"、"智"、"信"三兄弟互谅互让、和衷共济。公司由四房(礼记) 吴锡卿做主管,人称吴四先生。他为人忠厚、崇尚勤俭、兢兢业业、苦心经营,对内一切按礼智信兄弟公司章程办事,对外以"吴裕泰"字号为中心进行商业活动。 吴四先生虔信佛教,严守道德规范,也有着浓浓的儒家思想。他热心公益事业并担任一些社会职务, 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,以常参加一些佛事活动,并时常救助社会上的饥寒之家,逢冬季还在东直门一带开设临时粥厂等等。 虽说吴家是深宅大院,颇有大宅门的势派,但的确是一个平常人家。吴裕泰茶栈及其联号的各个买卖 也都是以这种平常的姿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。
百年字号 久富盛名
元代以后,饮茶的人日渐增 多。明代, 北京地区的饮茶习俗更为普及;到了清代,满族官员也逐渐养成了无事就下茶馆的嗜好。北京茶叶 市场以过几百年的发展,到底是为什么样的顾客服务呢?是 豪 门贵族,还是平民百姓?借用当年的一幅对联也许可以说明"吴裕泰"的基本经营思想:"京都百业竟奢华,到底有多少大富大贵豪门;古城民众尚节俭,毕竟是大 半小门小户人家。"吴裕泰选择为老百姓服务的经营方针和态度赢得了社会赞许,当初又没有什么连锁店城里城外的人们,就是多跑上几十里路,也要到吴裕泰茶庄 来买茶叶。吴裕泰茶庄正像巨柱一样撑起了北京的销售天空,成为在北京地区收益最大的茶庄。 一百多年,在历史课本里也许就是一页纸的厚度,但对于吴裕泰来 说,却是几代人的奉献和追求,一百年前,北京人会说:北新桥有家安徽人开的茶栈叫吴裕泰。一百年后,北京人会说:吴 裕泰茶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。
吴裕泰文化
百年来,吴裕泰秉承“自采、自窨、自拼”的操作规范,形成了香气鲜灵持久,滋味醇厚回甘,汤色 清澈明亮,耐泡的独特口味。自采是指吴裕泰在安徽、福建、浙江等地均设有自己的茶基地,按照自己的标准采摘。自窨则是花茶加工的一个步骤,将绿茶胚和鲜花 多次拌和,让前者充分吸收花香,所得茶称为原料茶。一般茶叶只窨三四次,吴裕泰的茶叶则窨六七次。窨好的原料茶在普通茶店里可以直接出售,但吴裕泰又多出 了一道工序:自拼即将原料茶按其口味特点再次进行拼配,这便是老北京赞不绝口的“裕泰香”。公司率先在茶叶企业中通过了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(A级企 业)认证。吴裕泰以往荣誉
品牌是吴裕泰连锁发展的基石,“吴裕泰牌茶叶”是北京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,多次获得国内、国 际大奖。公司先后荣获“中国商业名牌企业”、“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”、“消费者满意单位”、“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”、“中国连锁特许优秀 企业管理奖”、“北京优秀特许品牌”等多项荣誉称号。
从 100年前的吴裕泰茶栈到现在的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,吴裕泰品牌能够屹立百年而不倒并不断发展壮大,正是得益于稳定、忠诚的顾客群体。许多顾客一家几 代人都喝吴裕泰的茶,他们说:“吴裕泰的茶叶味儿地道,我们就爱喝这口儿。”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